莫穎詩

莫乃一個脱離不了藝文或肢體表演創作的多元斜槓族。曾為電影服裝/美術、纸媒編採、專欄撰稿或舞蹈評論、民族服裝店經理及採購。90年代末離開演藝戲劇學院及活躍的跨媒體/正劇創作演出族群之後,曾有一段時間暫別了舞台。2005年後陸續回歸,從加入劇團或舞團再去全職排演,輾轉到今天以自由工作者身份去主力經營舞踏/身體律動/劇場/五感相關的表演創作及教學,並偶作行為藝術、即興唱奏或實驗聲演。莫也同時是以身心靈、冥想或調息呼吸為主導的瑜伽導師/銅鑼聲療師及頌缽按摩師/臼井靈氣能量或撥筋治療師/兼職人體寫生模特/中小學視藝導師/特殊或無障礙教育機構或柏金遜病者/無界限共融/長者/難民舞蹈計劃導師。

莫穎詩乃土生土長香港人。現為形藝祭及犇舞踏演劇場藝術總監,日本天然肉體詩人舞踏團成員,千禧年初也曾是香港多空間舞團2團主席及Art Wave 遊藝聚每月街頭跨界Art Jam的發起人 ,九零年代尾更擔崗過同流工作坊默劇部副主席、赤犢劇團委員。

2010曾一人獨資籌辦<香港形藝祭>,之後3~4年間更於香港藝穗民化節內以形藝祭持續统籌策劃了「節中節」,在香港城鄉不同的果園、田野、都市的後巷、露宿者聚居橋底、生果批發市場、廟前廣場、離島海灘等進行了多項港、日、台環境舞蹈交流項目/演出,亦曾替尼泊爾或待拆的菜園村發起連續數天的馬拉松式藝術音樂籌款或沙地裡的告別藝術音樂祭活動。此外,莫更曾是多屆自由文化音樂節及空式默劇節的籌委及中堅表演成員。

莫曾隨港、台及海外逾三十多位大師修讀及研習各種當代、另類或傳統劇場/舞蹈表演,藝或技涉默劇、形體、面具、陳式太極、太極導引、現代舞、巴西戰舞、印度古典舞、接觸即興、印尼宮廷面具舞、法國偶劇場、日本能劇、非洲鼓。

在舞踏方面,莫近年從只堅守土方系關注人民土地生活的追隨,也開始慢慢探索大野一雄另一種以肢體跟世界之魂在對話的舞踏表演哲學。莫雖然先後接觸過很多來自日本、馬來西亞、巴西、西班牙、泰國不同年齡的舞踏家的訓練,但令莫受到較大啟發或衝擊的,還是曾師隨過,並曾在香港或海外大小舞台,甚至戶外環境又或藝術節有合作並同台演出過的和粟由己夫、桂勘、吉崗由美、川本裕子、藤條虫丸,較近期只匆匆遇上的竹之內淳志,亦令莫對自身跟舞踏生命有著更靈性的接軌。而前無垢舞蹈劇場資深舞者林晏甄、已離世但著重身心合一及呼吸聲音關係的印尼 Solo 宫廷面具舞大師 Bambang Mbesur,以及現在莫仍维持恆常追隨的印度瑜伽老師 Gopal Palanisany 及 Rajiv Kapli 更是莫近年對自己的舞踏身體重新閱讀/面對/微調的一些明燈。

莫在過去十年曾一人走在台灣開拓自己的舞踏或旅演世界,曾於台北、台中、池上、花蓮、台南、高雄、蘭嶼等教學並發表作品,更曾被台灣幾個具資歷的舞團或另類劇場邀約擔任形體/創作指導或共同創作,其中索拉舞團、南島十八、滅劇場的演出更屢獲好評。

莫更曾獲邀到日、泰、台、首爾、濟州、吉隆坡、印尼、印度、孟加拉、尼泊爾、德國、奥地利、捷克、斯洛法克、北京、廣州等多國作藝術節表演、教學或交流,也於台/港/馬來西亞多間藝術或演藝學院/劇場學校/中、小、大學/教師協會/社福機構(無障礙/柏金遜/長者/街坊/農村婦女)/特殊學校/兒童组織等作過肢體表演相關的客席導師。

莫當下只希望今天活著仍能做的都跟人民生活/歷史/土地/弱勢關注/和平/大自然有更多連結。

近年莫更積極策劃一些無障礙/無年齡/無種族/無界別的共融表演計劃,承傳舞踏於有限創造無限想像及纽约的銅鑼老師Don Conreaux 、荷蘭頌缽老師Hans de back 於亂世中揚愛的,莫期待世界再黑喑,身體藝術家仍能以涉及「觸感」創作提醒人類要以真誠繼續提彼此關顧和分享。

ig @vinci_mok

Speaker Details
    Speaker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