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i-舞蹈節 (香港) 歷史

2024.11.15 – 30

i-舞蹈節 (香港) 2024

一個完全由民間主導及自資的舞蹈節,2024年已經是i-舞蹈節成立二十週年,是次舞蹈節以大山 (The Mountain) 為主題。香港以山多海多平地少為特色,舞蹈節爲期十天,「多空間」將帶領參加者進入香港最高的大帽山,並發展出一連串相關活動!

2019.10

i-舞蹈節15週年
十月全城,你跳我跳個個跳!

i-舞蹈節 (香港) 2019

i-舞蹈節 (香港) 繼續透過即興、工作坊、研習週及「四圍跳」,令香港跳進世界各地。並邀請海外嘉賓,包括來自美國的 Chris AIKEN、 Angie HAUSER 及中國的肖智仁等。另外增設了網上「四圍跳」環節。

2017.09 – 10

研發與保存

i-舞蹈節 (香港) 2017

邀請各地舞蹈家,Katie Duck(荷蘭), Kirstie Simson(英國)以及小珂及周子涵(中國),他們除了進行獨舞表演及即興演出外,更帶領工作坊及參與「四圍跳」演出。 延續過去,本年主題為研發與保存,目標是探討本地舞蹈的研究與發展,以及舞蹈檔案的保存,為未來香港舞蹈的發展帶來討論。

2016.11.17 – 12.04

傳統與科技

i-舞蹈節 (香港) 2016

i-舞蹈創作平台邀請年輕藝術家,展示舞蹈與科技結合的可能性,同時亦舉辦數場論壇,探討傳統藝術與科技結合在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本年i-舞蹈節除了一貫的開幕匯演、工作坊、論壇、「獨舞與即興」、展演、「四圍跳」及「舞在天空下」等節目外,更增設了「愛跳舞」開放平台及焦點藝術家,邀請文慧(中國),黎海寧(香港),以及Pichet KLUNCHUN(泰國),讓舞蹈愛好者更能加深瞭解他們的創作理念和內心故事。

2015.11.07 – 22

以空間和身體作主題
「四圍跳」淋漓發揮

i-舞蹈節 (香港) 2015

 

一連兩個週末分別於港島(灣仔)及新界(錦田)兩個感覺完全不同的地方舉辦多場「四圍跳」演出後,在葵青劇院以《尋找灣仔,發現錦田》,將兩次「四圍跳」的精華,抽離環境於劇場以舞蹈展覽的方式再次呈現,其他活動繼續延續i-舞蹈節的精神,包括即興演出、新舞蹈創作平台、工作坊以及研討會等。

2014.11.22 – 12.21

動物與直覺

i-舞蹈節 (香港) 2014

2014 年 i-舞蹈節(香港)橫跨一個月,以動物為主題,形式更加多樣化,包括邀請來自世界各地60位舞蹈藝術家於開幕演出的「愛」跳一分鐘(60mins i-Dance+)、舞蹈比賽、新舞蹈創作平台、舉辦逾50個工作坊、論壇、舞蹈錄像馬拉松,以及多場「緣舞場」等。

2013.11.25 – 12.15

向世界更進一步

i-舞蹈節 (香港) 2013

 

以「多空間」Y劇場作為主場地,邀請美國著名接觸即興舞蹈家 Nancy Stark Smith 參與並舉辦多場大師班以及Underscore工作坊,其他更包括新體舞蹈工作坊、「緣舞場」即興演出及舞蹈與多媒體即興研習週等,部分活動並設網上直播。

2012.9 – 12

亞洲 i-舞蹈節網絡建成

i-舞蹈節 (香港) 2012

除了表演、工作坊及各式i-舞蹈節活動外,當年重點討論亞洲i-舞蹈節網絡之建立,而本年度i-舞蹈節(香港)齊集了台灣、日本、南韓的i-舞蹈節創辦人一同參與,並商討未來i-舞蹈節亞洲網絡合作與發展。

2011.11.11 – 12.11

i-舞蹈節(香港)
第一次「四圍跳」

i-舞蹈節 (香港) 2011

為期整整一個月的i-舞蹈節首次將「四圍跳」正式引入成為常規節目,嘗試在面向國際同時引入本地特色,並向世界各地的舞蹈愛好者介紹香港,重點強調社區、環境與舞蹈的關係。

2009.11.23 – 12.6

「多空間」開始主辦 i-舞蹈節

i-舞蹈節 (香港) 2009

以「獨舞與即興」作為主題,邀請中國各地、台灣、泰國、日本、澳洲及荷蘭等地藝術家進行獨舞及即興演出,並舉辦多場工作坊、舞蹈錄像播放、環境舞蹈、演後座談會等活動。

2004.9.11 – 12

第一屆 i-舞蹈節

i-舞蹈節 (香港) 2004

 

由香港一眾獨立舞蹈工作者籌辦,規模雖小,但為未來i-舞蹈節埋下了種子。